为什么在网上可以看见说某某人是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后裔,而很少有说是明朝皇室后裔的?

智者露珠iM说:

也是清朝后期割让土地最多,给中华大地造成灾难与战乱最多的一个朝代,清朝的遗老遗孙们不知内疚,还到处宣揚,真不知着耻心到什么地方去了?真正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都为真正改造成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欣慰,真不知那些冒充的后裔有什么意思?

萨沙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朱明后裔多被满清屠杀光了。

朱明后裔曾经有十多万规模,在经历了明末农民起义后损失了大半。

剩下的,基本都死于满清的追杀。

满清是异族政权,对于入住中原是很心虚的。

所以,他们不惜一切的追杀朱明皇室后裔,试图将她们斩尽杀绝。

比如安昌郡王朱肃渣,战乱中逃亡浙江继续抵抗满清,结果战死。

他的儿子只有几岁,被母亲带着逃到杭州杭净寺出家,试图通过做小和尚逃过满清追杀。

为了保证儿子活下去,这个王妃投水自尽,死前偷偷将藩王的印章交给儿子收藏。

结果孩子毕竟是孩子,一次无意中泄露了这个印章的秘密,被杭州官府发现。

于是,这个安昌王长子仍被官府抓捕处死。更倒霉的是杭净寺的数百僧人和道人,均被当做窝藏朝廷钦犯,大部分被杀,少部分被充军。

被满清俘虏的藩王,为了表示宽大通常不杀,养起来。但是,潞王之流都没有可以考证的后裔,一般认为是不允许他们生育。

唯一保留下来的是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施琅攻陷台湾俘虏的大名皇室后裔。宁靖王朱术桂上吊自杀殉国,益王朱怡镐之子才七岁。

康熙时期为了表示仁政,将他们安置于山东、河南等郡县养起来,实际等于软禁。

直到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康熙才宣布朱明后人无罪:"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

但没有人上当,朱明后人没有一个敢于站出来。

所以,朱明的后人其实是很少的。

相反,爱新觉罗可多了。

满清垮台的时候,爱新觉罗家族有十多万人,这么多年估计也有上百万人,加上冒充的,出现几百万没什么稀奇。

用户龙马山说:

谢邀,两个原因,1.明朝以前的朝代时间太过久远了。比如既使有人说是秦始皇或是李世民的皇室后裔,谁信呢?难有铁证可查。

2,想沾光清末就容易多了,清朝灭亡毕竟是不远时间,皇亲国戚及相关的后裔也确实大有人在。当然有些是皇族老表的老表的熟人出来声称是皇亲国戚也不少。

达摩说说:

99%的爱新觉罗后裔都是假的。

那群杂碎,可能多少和爱新觉罗氏沾点边,就说自己姓爱新觉罗,到处以此为荣,招摇撞骗,更有甚者,有一个说自己是乾隆帝多少世孙的玩意儿,天天黄袍加身,还穿上瘾了,真以为自己要登基了吗?

还有的傻帽,编瞎话都不会编,说自己是什么叶赫那拉氏的,然后说自己是贝勒爷。快别扯淡了,贝勒这个爵位就只授予宗室,连觉罗红带子都不给,你一个姓叶赫那拉的也敢妄称宗室?

实际上,真正的爱新觉罗皇族都是比较低调的,他们一般都改了汉姓,比如什么金啊、肇啊等等,以便掩饰自己的身份,有的虽然没改,但也比较避讳提起。比如书法家启功,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雍正帝的儿子和亲王弘昼的后代,而且在介绍他的时候,都愿意提及,但只有他自己选择淡化,唯恐避之不及,主动声称自己身份证上"姓启名功",压根没姓过啥爱新觉罗。

当然,说句实话,现在仍然健在的人当中,的确有一些清朝皇室后裔,但真的很少见过有真正的明朝皇室后裔出现过。

是明朝皇室后裔比较低调吗?

自然不是。看今天这群皇汉明吹的架势就知道了,如果现在真有货真价实的明皇室后裔,他们早就该顶礼膜拜上了。

真实的情况是,明朝皇室在明末清初基本上都被砍干净了,又何来后裔一说呢?

明朝养了一群藩王,这些皇室藩王虽无权力,但养尊处优,天天没别的事,除了向朝廷要钱要粮,就是如蛀虫一般搜刮民脂民膏。而当明朝灭亡之时,就再也没人罩着这群废物了。

先是农民军李自成、张献忠等,他们大肆屠戮地方的明朝宗室,以便获得军需和给养,同时也可借此宣传自己。

紧接着,清朝又开始屠戮明朝宗室。清军入关时打的是为崇祯报仇的旗号,但前明宗室的存在,对于清廷来说始终是一个重大威胁,尤其是南明小朝廷的存在,更是影响清军对全国的统一。

最后,前明降将杀起明朝宗室来更是不眨眼睛,像吴三桂,他亲手杀死了永历帝朱由榔,由此获得了列土封疆的特权。

你想想,这一轮轮的杀下去,明朝宗室基本上就剩不下啥人了,后来到康熙年间,还一直在民间大肆搜捕所谓的朱三太子,后来竟然找到了一个75岁的老头,叫朱慈焕,然后康熙帝说他是假冒前明皇室,直接把人家凌迟处死了。至于朱慈焕究竟是货真价实的前明皇室,还是假冒前明皇室,这就不好说了。

我想说的意思是,照这种杀法,哪里还会有漏网之鱼,即便有,估计也早就隐姓埋名,把秘密烂在肚子里了。等过了一二代,谁也不会知道自己曾是前明宗室后裔。

再加上年代久远的原因,所以到了今天,我们基本找不到明朝皇室的后裔了。

混迹于人世间的胖子说:

哗众取宠而已,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跳出来说自己是"爱新觉罗"后裔,甚至还有人留着那条早已被丢弃在历史尘埃中的辫子,这一切都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字啊。

这些人不一定真是爱新觉罗后裔,甚至里面有些人就是以前的包衣奴才而已,并且他们的姓氏没有一个是传统的满族姓氏,全部在辛亥革命时把姓氏改成了汉族的。

现在这些所谓的"爱新觉罗"后裔之所以跳出来,倒不是因为这些人对满清有多忠心,也不是因为他们怀念清朝的日子,毕竟清朝覆灭时这些人都还没出生呢。他们跳出来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网络极度发达,所以想要哗众取宠,大部分人纯粹就是为了引起其他人的关注,以此来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不排除一些人就是想借用"清朝"与"明朝"的冲突,进而通过一些惹人争议的话题吸引流量,然后通过流量挣钱而已。

最可恨的是有一部分人甘心被境外势力利用,经常在网上发布一些挑起民族争议的话题,甚至有些满遗还会罔顾历史事实,就比如小涛养花知识上的"北洋海军炮手"就认为民国代替满清是一次倒退,你说这不是瞎扯淡是什么?

至于很少有人说自己是明室后裔,那是因为汉族在历史上创建了太多的伟大朝代,比如明、唐、汉等,汉人无需用什么所谓的"后裔"来标榜自己,因为不需要。

现在之所以跳出来那么多的"爱新觉罗"后裔,就是因为利益,他们想用这个所谓的满清皇室身份为自己赚一些利益,而这个利益要么是金钱,要么是在现实中他们无法获得的成就感。说白了,这些所谓的"爱新觉罗"后裔就是在纯粹的自嗨而已。

情恋中国红说: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生经历中,有着不同的回答,本着历史与56个民族是一家来看待。

因为清王朝离我们现在很近,历史与文化也就很清楚,没有清王朝时期,先辈们的历史文化传承,也就没有现在的文化古迹。

就象我们的先辈们,都是从王朝历史生活中走来的一样,不可能是空降到现在,我们应心存感性,以包容的心去看待历史,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承。

当然,任何一个帝制时代,都有他的兴衰成长历史。就像你我一样,从小孩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

每个家庭的变迁各异,文化分支不同一样。

当然也有人,称谓自己是清皇族后裔。虽然清王朝是满族统治,但具体执行者90%的是汉民族的先辈们。

为什么很少有人说自己是明朝皇室后裔?

因为明朝对今人来说,时间较远,后裔很少记录得如此清楚,就像社会与家族一样,时间最近的您都难理清楚,更何况时期距离远的。所以明朝真正的皇室后裔,也就不去争论自己的家族与社会历史。

雍亲王府说:

之所以很少有人提及自己是朱明王朝的后裔,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明朝的皇族宗室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在各方势力的绞杀下,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关于明朝的灭亡,一直有人在说朱元璋创立的"藩王制度",是明朝不断衰落并且最终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将其子侄分封至全国各地,就此形成了"藩王制度",朱元璋之后,明成祖朱棣由于本人就是藩王起兵夺取的皇位,在保留了藩王的同时,也对朱元璋时期的旧制进行了一些调整,进而形成"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藩王制度加以传承。

而在这样的制度下,明朝的藩王们不得参与行政事务的,不能结交地方官员,只需要安于享乐,然后将自己的爵位传承给下一代,仅此而已。而这也使得明朝的藩王们平时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诞育朱明子嗣。至明朝末年,各地宗室的数量多达十余万,而他们只会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粮,让明朝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然而,当明朝末年,天下风云变幻的时候,这些明朝的藩王宗室如同待宰的"羔羊",就此开始了他们的噩梦。

一方面,这些宗室们有钱、有粮、有地,特别是几个大的藩王,都是非常的富有;另一方面,这些宗室都是由地方上进行发俸和监管的,各种信息一应俱全,完全没有藏匿隐蔽的空间。再加上这些宗室从小就是养尊处优,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根本不懂得自保,这些都造就了他们悲剧式的结局。

首先是农民起义军政权对于明朝宗室的屠戮。

对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及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这两个农民军的政权来说,明朝宗室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巨大的军需和粮饷的补充,更是可以借助这些宗室与地方上的矛盾,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特别是李自成的大军,在攻占洛阳后,不仅杀掉了老福王朱常洵的全家,还将朱常洵做成了"福禄宴";进攻山西的过程中,又先后查抄了太原的晋王以及大同的代王,屠戮宗室的同时,更是将其府上洗劫一空。

其次就是清朝对于朱明子嗣的屠戮。

清朝入关,打着是"为崇祯报仇"的口号,并且是以大明王朝的"继任者"自居,因而他们自然是不会放过具有皇室血统的明朝宗室的。当然,清朝屠戮这些明朝宗室也都有着理由,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犯上作乱",包括南明小朝廷的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都是以此罪名被处死;另外一种便是被扣上了"冒充"的罪名,最典型的便是朱慈焕了,清朝的记载中,朱慈焕幼年早殇,但是他在民间流落五六十年,被抓获时已经是七十多岁了,仍然被处以极刑,全家被杀。

除此之外,明朝宗室成为了明朝降官降将们向清朝缴纳的"投名状"。

清军杀明朝宗室不手软,而以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等为首的明朝降臣降将们,对于明朝宗室下手也是非常狠毒,无数朱明子嗣死于他们之手,最有影响力的便是吴三桂直接在昆明绞死了永历皇帝朱由榔,明朝皇室血统就此断绝,而他也因为此被封为了"平西亲王",权势、低位、声望显赫一时。

也正是因为如此,经过多方势力的几轮屠杀,明朝的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即便有着漏网之鱼也只能是隐姓埋名,在加上清朝的高压政策,康熙朝中后期开始,就连冒充明朝宗室的人都几乎绝迹了。

不同于明朝"藩王不准进京",清朝的"宗室不得离京"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并且保存了清朝的皇室。

清朝的爵位制度相较于明朝的藩王制度,还是由着很大的不同,因而产生的后续影响力也是大相径庭。

清朝除了十二位"铁帽子王"家族世袭,其余的爵位都是隔代降爵,这使得朝廷供养宗室的成本相较于明朝,低了很多。

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于,宗室没有任命或者差事安排,基本都是常年待在北京,生活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并且是可以参与国家管理工作的。

而这也使得在清朝灭亡前后,清朝的宗室很多都逃过一劫。

清朝实行的是"满城驻防","辛亥革命"的时候很多满城内的满洲人遭到了屠戮,但是北京并没有发生革命,因而宗室的性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留。与此同时,清朝是以和平的方式走向了灭亡,并且还伴随着《皇室优待条例》等制度的保护,在加上清朝灭亡后,绝大多数的宗室包括整个满洲人都改了汉姓,融入了普通人的社会生活,进而也就实现了最大化的保全。比如我们熟知的启功老师,不就是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昼家族这一支的。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伴随着近些年的清史热以及清宫剧的热播,皇室宗亲的时代荣誉感会增强,而这也导致了除了真正的宗室成员选择回归老姓外,还有一些冒用甚至盗用之辈。至于真假与否,帝制都已经终结一百多年,大家只管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不必过多关注了。

行走在孔子身后说:

这是封建的遗老遗少在作怪,他们的潜意识里总有高人一等的思想,清朝200多年,最后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难道他们没有责任吗?一个慈禧太后把海军的军费都挪来做自己的生日,这样的人还有脸说自己是什么皇族?脸都不要了,真是,这个皇族的徽章真的有那么要紧吗?现在特别是清朝的宫廷戏,赵薇,张国立等人,这样一些演员所演的这些戏剧,我不知道他们真的是还想恢复点什么,还想再这当中找点什么?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