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没有儿女,一直供我上学,现在要我养老,我不同意可以吗?_大伯没有儿女老了谁养

生活有点咸61516210说:

首先看到你这个贴子,我觉得有些震惊。不是因为你大伯无儿无女,也不是因为他要你养老。而是因为你一直接受他的供养,而拒绝给他养老。他养了你读书,那么你基本上是接受了比较高等的教育了吧。礼义廉耻,忠孝两全你不会不明白。古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何止受的是滴水之恩呢?养个老人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基本上有吃有住有穿就行了,老人要求高的不多,超出合理范围当然也可以拒绝。可是你却是不想养。有困难可以一起商量克服,毕竟他没有把你当外人,能够一直供你读书,你有当初的坦然接受,就要有现在的报恩之心。若是爱人不同意,也要做好爱人的思想工作,在养大伯的这件事上,妥善解决。在当今的中国养活一个老人,不是难事,但是如果老人身体有疾病,需要有人陪侍,困难重重,你作为非法定赡养人,可以帮他申请民政部门的帮助,自己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毕竟方法要比困难多。

高冷远山hW说:

你大伯没义务供你上学,但他供了。从法律上讲,你没义务养大伯,你也可以不同意,但是,你一直接受了你大伯的供养,受到了大伯的恩惠,于情于理,但凡有点良知,现在你大伯有求于你,你都应该尽力去做,毕竟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在做天在看,人有厚德才能载物,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的。

正能量思念姐说:

看到你的帖子,首先我得感谢你!因为你的行为彻底让我

醒悟了!

我是70年,失独,无儿无女,在孩子18年离开后,一下失去精神寄托的我,一心想找个依靠,所以我就对爱人家的侄女特别好,爱人背后说了不知我多少次,你对自己好点吧,不要有什么想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现在的孩子都很现实,不能指望她们对你有多好!听了他说的这话,我跟他反驳,说他不懂人情世故!我也不是指望她们来养老,就是觉得对她们好,总比外人强吧!今天看你的帖子,我醒悟了!

亲情在你的面前一文不值,试想一下你大伯如果从没在你身上花一分钱,老了流落街头,你看到了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冷面人的梦说:

你开心就好,当然可以不用给大伯养老,他不就是一直供你读书到大学毕业吗?

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可如果你真的因此和你的大伯断了联系,然后拒绝和你大伯有任何的经济或人情方面的往来,拒绝给你大伯做任何人情方面的帮助。

我告诉你,你会被别人戳脊梁骨,一辈子在村子里都抬不起头来,就跟我的舅妈一样。

第1点,读书的所有花销总计

因为我本身也是在农村里长大的,所以我能够清晰地了解一个村子里的小伙子,在读书的过程当中稍微有一点点小花销的时候,一年需要花多少钱。

当然如果你是在城市里面,那么你一年的花销要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多。

以我为例,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省吃俭用,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月都得花掉500块钱。

一年就按照6000块钱的总花销来计算,再加上5000块钱的学费以及1000块钱的其他额外花销,我大学4年的时间里面就花掉了整整5万块钱。

同理,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一年的学费就接近1万块钱,当然其他的花销和在大学是差不多的,高中这三年时间里面花了差不多有7万块钱。

小学初中花的钱不多,毕竟在小学初中的时候都是义务教育,一个月也花不了几个钱,合计在一块咱们按照3万来算。

再算上幼儿园,再算上其他的各种杂七杂八的花销,如果读书读到大学毕业最起码的投资应该在15万元左右。

这就意味着大伯可能为了供应你读书,已经在你身上花费了整整20万块钱。

大伯在你身上花了这么多的钱,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说过投资之后要见到回报。

所以我们姑且可以理解为大伯,在我们身上花的这些钱都是大伯愿意花的钱,都是大伯觉得这个钱放在自己身上烫手。

非但烫手,而且全身都刺挠,全身都不舒服,一定要把这个钱花出去,那么把这个钱花出去的时候,花在哪边更合适呢?

大伯想来想去就决定给了我这个白眼狼。

我们假设以上所存在的所有逻辑全部成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分析将会变得有趣得多。

第2点,逻辑上讲我没有必要给大伯养老

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大伯说了孩子读书吃紧,家里所有的钱我都能够拿得出来。

这些积蓄,我合计在一块差不多有个20万,没事,孩子这个20万都给你,接下来就给你读大学用。

我拿到这一笔钱自然是非常开心的,然后接下来我紧锣密鼓,敲锣打鼓,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反正大学读完了。

读完之后,大伯再告诉我,说现在我年龄大了,你得给我养老,这多少有点道德绑架的嫌疑。

也就是说大伯明明可以在给我钱之前告诉我,将来我要给他养老。

可是大伯并没有这样做,大伯在我读完大学之后,莫名其妙地突然说了一句,你一定要给我养老。

这一句话说出来,你要是认为没有道德绑架,那多少有点不像样子了,实际情况就是在道德绑架,而且这种道德绑架让人看了之后多少有点心寒。

所以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有所抗拒或者有所排斥,人之常情,毕竟对方已经道德绑架我们了。

我们这个时候只能顺势而为,也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紧随其后来反向道德绑架,让对方明白,我们并没有如他所说的那样。

第3点,直接拒绝其实不太合适

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那就是在过去这10来年的时间里面,大伯持续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所谓的一部分额外支撑。

而且这一部分额外支撑,如果真的按照我们刚才所计算的那种数据来看,大伯几乎以每年给我们超过1万块钱的经济支撑。

这种1万块钱以上的经济支撑,如果大伯本身是个富裕人家的话,大伯可能自己也没有什么压力。

但偏偏大伯就不是富裕人家,大伯非但不是富裕人家,还把这个钱投资到我们身上,之后我们给大伯养老,这就出现了非常诡异的左右摇摆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直接拒绝大伯的所有诉求,然后告诉大伯不好意思,我们不能够给你养老,大伯多少会有点心酸。

而且如果我们直截了当地拒绝老人,对于一位老人来说打击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一,明确大伯对自己的恩情。

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对着大伯说怎么了,你不就给我这么点钱吗?

反正时间那么久了,我也不知道你给我多少钱了,当初我找你要钱的时候也没有打借条,这笔钱就这么算了吧,咱们稀里糊涂的就这么过去就行了。

这样的话既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同时怎么看也不像是人能做出来的事,如果真的做出这么恶心的事来,那估计和我舅妈就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明确大伯对我们是有恩的,大伯之前的所作所为以及之前对我们的帮助,我们都应该牢记于心。

于情于理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来具体分析这件事,咱们都应该恭恭敬敬地给大伯说一声感谢,非常的感谢。

其二,明确给大伯养老不现实。

当然如果你爱心爆发或者善良心爆棚非要给大伯养老,那我肯定是欢迎鼓励的。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基调就是要让好人有好报,但是总有一些人会认为,无非就是这15万块钱或者20万块钱,就因为这点钱把自己给摊上了,然后给他养老。

一来没有这个时间精力,二来这种打包票,对自己来说也没有什么十足的好处。

索性我就直接拒绝吧,那拒绝也不是不行,但是我们得明白一点,那就是如何告诉大伯,自己不能给他养老。

当着大伯的面告诉大伯,你之前的时候对我的确很好,这一点恩情我记在心上,但如果让我给您养老的话不太合适。

因为除了您之外还有您的爱人,这合计在一块我的上面就有4位老人了,我一个人养4位老人,这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如果非得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相当于你在马路边找一个人借了20万块钱,然后借钱的时候什么都没说,等到还钱的时候人家说了不要钱,但你得给我养老。

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弊大于利的,那如果我们想要做到个人的主动权益最大化,或者想要直接拒绝大伯怎么办呢?

很简单,把借的钱还给人家就行了,但我们要明白10年前的1万和10年后的1万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大伯早些年借给我们20万,我们现在应该还给大伯多少钱呢?

你就是按照买房的商业贷款来算,你也得还给大伯最起码40万。

更何况除了这20万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恩情,家庭的关怀和照顾,把这些钱全部集合在一起。

我们按照早些年大伯给我们钱的两倍来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那就意味着早些年我们借了大伯20万,还给大伯两倍40万再算上本金20万,也就是我们需要还给大伯60万。

如果能够一次性还清,刚好,如果不能一次性还清,也得给大伯说一下自己的难处,然后告诉大伯我给您养老不太可能也不太现实。

因为我本身的压力就比较大了,但这些年来你对我的照顾很大,所以我决定该帮一把就得帮一把。

这样吧,我这边一共有60万块钱,我直接把钱给您,您接下来自己找一个养老的地方怎么样?

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话,那就无所谓了,或者无足轻重了,不就是不给大伯养老吗?

大伯那边也能够体谅和理解,对于大伯来说,的确不应该把他的压力送给别人。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现在没有钱,我们也应该第一时间表明姿态,要么给大伯养老,要么就努力赚钱,把早些年欠大伯的钱还给人家。

其实这件事情的关键因子,就在于是谁在道德绑架谁,很少有人会站在大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因为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老人做的这件事情一定是正确的,年轻人一定是错误的。

实则不然,对于这件事情大伯才是道德绑架的始作俑者,但是如何能够破解始作俑者呢?

很简单给钱就行了,早些年大伯给了你20万,你直接还给大伯60万,也就没有所谓的道德绑架了。

遇到道德绑架这种事情先别骂娘,你得先明白能不能承担这样的结果。

如果能,怎么承担,如果不能的话,你最起码要对得起良心。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呢?

农民至友说:

大伯没有儿女,一直供我上学,现在要我养老,我不同意可以吗?

说个实际事,自己看着办!

做人什么都可以丢,就是不能丢了良心!没有良心的人,是会有报应的。

我们村里有个"当棍",早年身强力壮,由于自己没有成家,就寄住在亲弟弟家。

弟弟身体不太好,那时候,就只能在生产队干点轻快活,工分挣得比其他人都少。弟弟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生活上比较拮据。

靠着大哥,日子还算可以,在当地也算是个上中等户。在大哥的的帮衬下,两个儿子念完了小学,又念完了高中。虽说没能找上工作,可也都如期娶上了媳妇。

孩子们长大成家了,也都分家另过,就剩下三个老人在一起维持。天有不测风云,弟弟和弟媳先他离去,到后来就剩下一个老"光棍"。按理说这时候几个侄子儿侄女本应该照料老人,必定都是靠着大伯养大的。

可就在老人失去能力的时候,谁都不敢靠前看一眼。村干部岀面做工作,谁都不认可,无奈之下,村委会只好把老人送到敬老院,最后死在敬老院里,由政府岀头发送了。

老人死后,按照当地风俗,在大伙的帮助下,把老人埋进了他们家的墓地里。

改革开放后,这家的两个儿子都岀息了,先后做起了十分像样的买卖,日子也红火起来。

农村有句俗话:穷搬家,富迁坟。

有钱了,就该给自家老人安排个好地方,祈求能保佑自己以后生意更红火,日子更好过。

可是不知道岀于什么想法,迁坟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迁走了,只把大伯的坟留在了原地。

说来也巧,打这以后,小哥俩轮番闹病,生意也一落千丈。

这时候就有人议论说:这都是坏良心坏的,大伯养活了他们,他们却把大伯给扔了,是报应!

虽说这是种迷信的说法,但在实际当中,也真不是正常人能做岀来的事。

做人要懂得感恩,大伯养你一小,你就应该养大伯一老。人到老年确实可怜,不说对自己还有贡献,就算是个旁人,搭把手帮一帮有什么不好?人在做天在看,每一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你的儿女也都在看着你。千万别像我说的这些人那样,活着不管,死了也不管。

王小花的退休生活说:

"你跟他离,何必凑合受罪?等你老了,让我儿子你亲侄子给你养老,你别怕。" 20年前,嫂子跟小姑子冯丽娜信誓旦旦的说。冯丽娜真的就跟她老公把婚离了,搬回娘家,一心照顾自己的父母,帮助嫂子带三个孩子。

有父母在,有哥哥嫂子撑腰,将来有侄子养老,离婚对冯丽娜来说,没有那么可怕。

可怕的是20年后的今天,父亲走了母亲老了,她也53岁了,哥哥当不了嫂子的家,什么都听嫂子的,嫂子却告诉她:"我儿子凭什么给你养老?"

冯丽娜突然觉得自己被撂在了冰上。四顾茫茫,她的世界崩塌了。

冯丽娜今年53岁,初中时有一个好朋友好闺蜜,叫李旭丹,两个人学习成绩都不好,考高中上大学那是做梦,既然这条道走不通,她们也不强求,那就去打工吧,这么小的年纪去哪里打工?干什么活?

"咱们俩去北京吧,找我哥哥去。"冯丽娜大胆的提出了建议。

同是16岁的两个女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收拾点儿行装告别家乡去了北京,投靠冯丽娜的哥哥冯绍景。

冯绍景23岁,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从事计算机行业,跟她女朋友一起北漂。

妹妹和她同学到来,冯绍景热情接待,一个是母亲电话早就打过来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必须照顾好丽娜,另外一个就是他也特别宠爱这个小妹妹,从小兄妹俩的感情就特别好。

在哥哥的帮助下,闺蜜两个都找到了工作,虽然不是什么好工作,挣钱不多,可是管吃管住,落下脚就算顺利。

绍景喜欢妹妹丽娜自不必说,对美人坯子的李旭丹也不反感。

说起来,李旭丹要比冯丽娜成熟稳重会来事儿,刚到北京第一次见到冯绍景和他女朋友,就哥哥嫂子的叫,嘴甜热情会说话,十分讨喜,冯绍景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女孩。

她们到北京的第二年,哥哥的女朋友回东北老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说是家里在哈尔滨给她找到了稳定的工作,问绍景来不来哈尔滨,如果不来,两个人就分手吧。

绍景的工作刚开始上升,他不想跳槽,两个人分手。

李旭丹19岁那年,跟大她7岁的冯绍景谈起恋爱,不小心还怀了孕,冯丽娜这才发现闺蜜跟自己哥哥的事儿。她有点不知所措,赶紧跑回老家,跟自己爸妈汇报。

冯丽娜的母亲是一个强势又固执己见的老太太,听说自己好好一个大学生的儿子,找了一个初中毕业的丫头,气得摔了七个碗八个碟,跳着脚骂,逼着闺女丽娜带她冲到北京,找李旭丹算账,找儿子算账。

可是一见面,老太太就瘪茄子了,她端详着李旭丹的孕相,怎么看,她肚子里的孩子都是一个男孩,她瞬间改变了主意,要不要这个儿媳妇另说,肚子里的孩子可是她们冯家的种,必须得要啊。

两个年轻人正处于爱得死去活来的阶段,都苦苦哀求老太太同意他们俩在一起。

说起来,李旭丹除去学历不如自己儿子以外,家世背景跟自己家相同,都是土里刨食的庄户人家,李旭丹本来就漂亮,来北京几年出落得越发水灵,配得上自己儿子。

即便如此,老太太就是觉得她高攀了自己儿子和自己家,在她眼里,儿子有模样有本事,在北京工作,这都是她在老家吹牛的资本,说出去自己儿子找了老家的一个没文化的柴火妞,还不被人笑话死?怎么不得找个北京姑娘?面子面子面子。老太太心想最多的,还是先把我孙子生下来吧,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

老太太把李旭丹带回了家,明确告诉她,要想做自己家儿媳妇必须跟自己回老家去,不能留在北京,还要给冯家生下孙子孙女,让孩子在老家上学,等孩子都大了,读出书来,李旭丹才可以来北京找冯绍景。

冯绍景跟李旭丹没把老太太话当真,以后的事儿再说,只要眼下她能同意他们结婚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李旭丹挺着孕肚回了老家,没有婚礼,没有彩礼三金,没有婚房,李旭丹就胡里八涂的成了冯家的媳妇。

李旭丹父母不甘心,来家里给闺女争取利益,要房子。

"我们家就这几间房子,村西头绍景爷爷奶奶还有一处老宅,住不得人了,那个是他们的,他们俩攒钱自己盖吧,我们没那个能力。这边的房子是我的,没他们份儿。"

李旭丹一连生了三个孩子,老大是儿子,下面两个是闺女。三个孩子带大点儿就用了10多年。

李旭丹一直跟公公婆婆一起住,被婆婆管得棍儿似的,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冯绍景一个人在北京,只有假期回来。说良心话,他对李旭丹娘仨还是不错的,每个月挣的钱,三分之一给公公婆婆,除去他自己的生活费,大部分都给李旭丹,用于娘仨的开销。

平时跟婆婆闹矛盾,冯绍景也能公平对待,哄着妻子。大儿子上初中那年,李旭丹动了带着孩子去北京跟丈夫团聚的念头,可是一直没有实现。

三个原因,一个是公公走了,就剩下婆婆一个人,婆婆死活不同意他们走,怕把她扔下不管。二是孩子们没有北京户口,读书是个难题,高昂的借读费他们吃不消,考学在北京也没资格。三是冯绍景漂多年累了倦了,打算回家叶落归根,回这边找个工作,过点轻松的日子,守着老婆孩子,守着老娘,守着妹妹冯丽娜。

说起冯丽娜,她其实过得也不好。22岁时认识了老乡雷鸣,两个人工作中认识,都是打工族,条件相当。23岁时两个人结婚,也回到老家生活。

开始的时候,公公婆婆对她很好,当闺女一样对待。可是5年后,他们俩却一直没有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冯丽娜不能生育,公公婆婆就不乐意了,尤其是公公,天天骂她,骂儿媳妇的话特别脏,冯丽娜天天哭。

婆婆在家里没有话语权,有时候护着儿媳妇一点儿,公公就会家暴婆婆,把对儿媳的不满都发泄在婆婆身上。

看到婆婆因为自己被公公打,冯丽娜忍不住上前护着婆婆,公公就把她跟婆婆一起打,经常婆婆儿媳哭喊成一团。

老公雷鸣站在母亲和媳妇这边,他在家里赶上这种场面,也忍不住暴怒,跟父亲撕扯在一起。

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丽娜跑回娘家去哭,可是又能怎么样?雷鸣来接她,她只能跟着他回去,再去重复同样的日子。

一次次跑回娘家诉苦,嫂子李旭丹对她说:"你离婚吧,将来让我儿子给你养老。"

结婚10年没有自己的孩子的冯丽娜,听了嫂子的话,突然有了底气,哥哥能挣钱又疼爱自己,嫂子是朋友,还有父母在,将来侄子给自己养老,她还怕什么?以前对离婚对自己没有孩子而孤独终老的恐惧一扫而空。

她向雷鸣提出了离婚。雷鸣对妻子不能生育虽然有不满有遗憾,可是妻子是一个好女人,他千百次说服自己,也基本接受了这个现实,准备抱养一个孩子,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好好照顾母亲。

婆婆也舍不得这个儿媳妇,也不同意离婚,可是又内心纠结,她从心底希望儿子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冯丽娜为自己,为婆婆,为这个家的安宁,特别坚决,婚必须离。

离完婚以后,她搬回了娘家,一心一意照顾父母,帮助嫂子照顾三个孩子,对侄子更是关爱有加,从心底把侄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去年侄子大学毕业,谈了对象,马上面临结婚。结婚需要婚房,冯绍景和李旭丹根据儿子的要求,打算在县城里买楼房。他们夫妻俩也攒下了一笔钱,买房是够的。

这时传来好消息,省里修的高速路要从村口通过,需要占村里一部分土地,主要是村东部的。冯丽娜和母亲住的房子和村边口粮田都被征收了。

拿到征收款,冯丽娜跟母亲商量,他们要拿着钱去城里买房,挨着侄子家买,将来也方便让侄子给自己养老。

对于这笔征收款,有了小算盘的还有两个人。

第一个是李旭丹,她想要一部分钱,给儿子办婚礼。还有听小姑子说要把房买在儿子家旁边,要带着婆婆一起住过去,她怕将来给儿子儿媳添麻烦,她反对小姑子去城里买房,想让他们娘俩搬到自己这边院子来住,就住在乡下。

第二个是冯丽娜的侄子,他想要这笔钱买车、创业。他从小就知道将来要给姑姑养老,既然你的老年归我管,那么你的财产就是我的,不如现在就给我。

冯绍景不说话,他听媳妇的。

老太太虽然手脚不灵便了,可脑子清醒不糊涂,房子土地都是她自己的,这钱,她谁也不给。

李旭丹和她儿子都认为,老太太这么做,都是小姑在背后出主意。

跟冯丽娜的关系一下子紧张起来,甚至直接说出来不再给她养老的话。

冯丽娜一下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好了,毕竟她已经53岁,毕竟她从来没有怀疑过有哥哥嫂子可以依靠,有侄子可以养老,她老了不会孤苦无依。

写在最后:

人老了,都面临养老问题,是靠子女还是靠自己?

有人说年老了,有再多的钱也不如儿女孝顺;也有人说,儿女再孝顺,不如自己手里有房有钱,有钱有房,才有底气。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

像冯丽娜这样的人,老了依靠侄子养老,普靠吗?

退休董爷爷说:

换位思考:如果没有大佰供你上学,你能有今天?凡是没什么读书的人,现在在社会上混的工作都是劳力饭。

知恩图报,这是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美德。现在大佰要求你扶养,你应该凭自己的能力和生活水平给大佰吃饱、穿暖、有地方睡觉吧。如果我们自己觉得有困难维持不了普通的生活,别人用棉胎垫床,我们可以去讨要几个干稻杆晒晒干一些给大佰做垫子呀,还可以帮助捐款来维持大伯的生活费用?俗话说得好,滴恩之水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供参考。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