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和司马昭谁厉害?_司马师和司马昭差几岁

长安常乐小虾米说:

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们在三国时期后期的政治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谁更厉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从职位和影响力来看,司马师比司马昭更先达到权力巅峰。司马师曾经担任过丞相和太傅等高官,掌握着朝廷的实际大权,对于政局的决策和处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而司马昭则是在司马师之后才逐渐崛起,尽管担任过丞相和太尉等职位,但没有像司马师那样直接掌握朝廷大权。

从政治手腕和成就来看,司马昭具有更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司马昭在政治斗争中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包括联合其他势力、收编异己、打击反对派等,最终成功夺取了政权,并建立了西晋王朝。而司马师的政治手段也相当独特,但在处理国内矛盾和应对外敌入侵等方面,却没有像司马昭那样有过太大的成就。

总体来说,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各自具有独特的才能和贡献。谁更厉害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不同的观点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历史微点说:

司马师、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是亲哥俩。司马懿城府极深,阴险狠毒,这两个儿子也很像他,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代人成了西晋王朝的奠基者,为三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至于说这兄弟俩谁更厉害,综合来说应该是老大司马司师更胜一筹。可惜死的早,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也与司马师身为长子,且长司马昭三岁,有很大的关系。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兄弟俩头一天知道计划后,司马昭心有牵挂,一夜没睡,而司马师却与平时一样,安然入眠。第二天行动的,竟然能集结了暗中培植的三千人的敢死队,指挥若定。连司马懿都赞叹不已,可见司马师的心理素质与远见卓识,在当时要强于司马昭。

司马昭曾率兵伐吴,却被东吴诸葛恪击败,致便司马昭被降爵。次年,司马师却用计大败诸葛恪。只是因为早亡,没有独自指挥太多的战役。司马昭后来指挥灭蜀伐吴,统兵西征灵州平羌族,北征沙漠收拓跋。招抚几百万的各民族群众归附,所以在军事能力方面,如果以成绩论,司马昭要强于司马师。不过这要怪司马师死的太早。

在擅行废立皇帝这一点,这,两兄弟却步调一致,同出一辙。司马师大开杀戒,除掉政敌,废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司马昭不甘落后,又杀了想独立自主的曹髦,为了洗白自己,让部下成济顶罪,并灭了成济三族,相比之下司马昭更加阴狠。

在国家治理方面,司马师在司马懿死后,掌控朝廷,一方面清除异己,巩固专政,另一方面选拔人才,举贤任能,整顿朝纲,使朝廷中的风气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倒也大有中兴之势,使司马昭掌权后深受其利,并学以致用,灭蜀之后,优待刘禅,对蜀地百姓减免赋税,安抚民心,对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司马师在司马懿死后才独挑重担,至死时只有短短的四年,但在这四年中,他独揽大权,铲除异己,培植自家势力,打击外部敌人,已经为司马昭日后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司马昭坐享其成。

司马师是长子,以古代世袭的规则,司马懿也会重点培养他,如果他不早亡,司马昭难能望其项背,历史的发展也许也是一样的,甚至更快。

所以相对而言,还是老大司马师的能力更强一些。至于司马家族的品行作为,是非功过,自有读者自行评定。

我是历史微点,历史领域小学生,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岳飞的飞说:

司马师与司马昭是三国长寿军事家司马懿的两个儿子。

在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权力的过程中,司马师接过父亲的衣钵,司马昭又接过兄长的权杖。

当魏国权势集中流向司马家,司马昭儿子司马炎称帝、并统一全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谁厉害?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得很清楚。

一、建立的功绩

司马家篡夺曹魏权力最关键的一步就在于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曹芳继位,年近70岁的司马懿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起策划高平陵政变。

政变期间以及政变后,司马家族诛灭了曹爽三族,清除了曹氏宗亲在朝中最具实力的所有人物,使得司马家族基本上控制了曹魏政权。

政变全程由司马懿主导,两个儿子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对而言,司马师起的作用要大一些,但是,司马师之所以起到了大一些的作用,全在于父亲司马懿安排,司马懿肯定按照传统思想,首先培养嫡长子。

在高平陵政变中,由父亲司马懿主导,司马师、司马昭根据各自的分工,都完成了任务,兄弟二人应该算是平分秋色。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操控魏国大权,引起一些大臣不满。

司马师将李丰、张辑密谋的政变扼杀在孕育中;

司马师废除魏帝曹芳,扶植曹髦为傀儡皇帝;

平定了毌丘俭、文钦的叛乱。

平叛后,司马师回到许昌,就因为手术创痛复发后而死亡。

司马昭继承哥哥的职位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让年轻的曹髦深感严重威胁。

为了逼迫曹髦首先起事,为诛杀曹髦找到理由、或者制造机会,司马昭在朝廷中要求曹髦册封自己为晋公、并赐予最高礼遇。

终于超出了曹髦的忍耐限度,曹髦亲自率领皇宫中的侍卫、太监等300多人,发起对司马昭的进攻。

曹髦还没有见到司马昭的面,就被司马昭亲信贾充率领的禁军迎头痛杀。

贾充部下成济急于立功,奋勇当先杀死了曹髦。

杀死曹髦之后,司马昭把曹操孙子曹奂扶植为皇帝。

司马昭掌权期间,已经把曹魏上上下下大臣全部收为己有,为逼迫曹奂禅位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司马昭能够多活两年,曹奂一定会把皇帝之位禅让给司马昭的。

司马昭死后不久,曹奂便把皇帝之位禅让给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

司马炎建立了西晋。

还有一项重大功绩也是司马昭建立的,那就是消灭蜀汉。

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率领大军进军大西南,消灭了统治西南42年的刘家蜀汉。

司马师扼杀李丰、张辑阴谋;废曹芳、立曹髦;平定毌丘俭反叛。

司马昭诛杀曹髦,新立曹奂;消灭刘禅蜀汉;为司马炎废魏建晋奠定了基础、疏浚了通畅的渠道。

"三国归晋"最大的功劳当之无愧属于司马昭。

所以,司马昭比哥哥司马师厉害很多。

二、控权的能力

司马师继承父亲司马懿的衣钵,掌控曹魏大权,却遭到很多人反对,而且有的大臣甚至直接起来造反。

中书令李丰、张缉曾经密谋发动兵变,希望废黜司马师。

司马师废除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傀儡,第二年,就遭到了扬州都督毌丘俭、刺史文钦起兵讨伐。

司马师亲率大军前往淮南平叛,被文钦儿子文鸯吓得眼珠都掉了出来,不久,身死许昌。

再来看看司马昭控权能力。

曹髦打算率先攻击司马昭,把尚书王经、大臣王沈和王业请来,直接告诉他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要与他拼一场!

按照常理,这些大臣都应该支持皇上、并为皇上效力,可是,尚书王经劝谏皇帝三思而后行;

王沈、王业出宫后,立即就到司马昭府里告密。

曹髦拼凑的几百人,刚刚走出皇宫,就被司马昭亲信贾充率领的禁军拦截。贾充手下成济奋勇当先,直接把曹髦杀死了。

司马昭死后时间不长,曹奂禅位、司马炎当上皇帝,这一切运作的力量都是司马昭世代培养起来的,司马炎短时间发展不可能这么快。

司马家族真正、完全控制曹魏政权,就是从司马昭开始的,并且在司马昭一手策划下,建立了司马家的政权——西晋。

大将钟会、邓艾消灭西南蜀汉,也是受司马昭派遣、命令的。

从对政权的掌控能力方面看,司马昭遥遥领先于哥哥司马师。

作为政治方面的杰出人物,厉害不厉害,在道德水准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进行比较时,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掌控权力的能力大小、一个是从政建立的功绩大小。

从以上两项标准来评判,司马昭比司马师确实厉害很多,不是只厉害一点点。

至于耍了多少小聪明、生养了多少儿子,都是生活细节上的小事。

仁勇校尉说:

肯定是司马师比司马昭厉害的多。

司马师在司马家取代曹魏的过程中,地位比司马昭重要的多。

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中,司马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司马师在高平陵之变前担任中护军,掌握了曹魏中军的人事权以及部分兵权。司马师另外阴养死士3000人,也利用了自己担任中护军的便利。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能直接掌握的军事力量,就是司马师召集起来的3000死士和掌握的部分曹魏中军兵力。可以说,司马师是高平陵之变谋划和执行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司马昭直到高平陵之变发动前,才被通知消息。之前的谋划,司马懿的家人中一起参与的,只有弟弟司马孚和儿子司马师。

司马师在高平陵之变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司马师是司马懿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如果司马师死的时候,有一个成年的儿子,根本不会有司马昭什么事,司马昭只会是一个关系比较近支的宗室。

可惜司马师只有5个女儿,收养了一个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做养子。司马师死的时候,司马攸只有7岁,在司马家还没正式完成取代曹魏的时候,肯定不能让一个7岁的小孩继承位置,司马氏家族中另一位有实力有资格的人,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没有去争夺这个位置,才有司马昭继承。

司马攸顶着个司马师儿子的名义,在西晋初期成为了西晋政权内部的一个很大的隐忧。晋武帝司马炎晚年,让司马攸继位的呼声很高,而司马炎肯定想让自己儿子继位,引发了一系列的内部斗争。

历史百家争鸣说:

当然是司马师更加厉害!

实际上司马师是严重被低估的一个人,这是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便宜了自己的弟弟司马昭,也是因为有曹髦的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让司马昭在历史上更有名。

司马师在司马家能够成为权臣这件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兵司马门,控制京都,保证了司马懿政变的成功。

司马懿死后是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之职执掌魏国军政大权,司马师打赢了来自吴国的新城之战,平定了淮南二叛,保障了司马家的权势。

司马师绝对是一个狠角色,为了自己家的权威,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夏侯徽,司马氏杀夏侯徽的时候,夏侯徽才二十四岁。

在政治上司马师也很有一套,掌握权利以后,司马师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举荐贤才,整顿纲纪,各司其职,朝野肃然。

而司马昭则是建立在其父司马懿和哥哥司马师的基础上,本来已经有资本称帝,但是这事也被司马昭搞砸了,因为他的属下贾充命人杀了当时的皇帝曹髦,这沉重打击了司马昭的威望,让很大一批官员对司马昭非常不满。

虽然司马昭有攻灭蜀国之功,但是没法让他在有生之年称帝,只能封晋王,把称帝的事就给儿子了。有了父亲和哥哥我打基础,还把事情做成这样也可以看的出司马昭虽牛但不比司马懿和司马师,而且西晋在刚立国的时候就出现了亡国之相,也和司马昭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资料《三国志》

开朗大方寒梅傲雪1968说:

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各有千秋。论能力智谋,二人不相上下。但两人毕竟是有所高低之分的。或许是司马家族的基因很优秀吧。司马家族的八个兄弟全都是才能出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排行老二,因此说,他的字是仲达。老大是司马朗,字伯达。这里将重点说司马懿极其子孙。司马懿的妻子叫张春华。张春华的父亲大家应该有印象。三国时期的汉中太守张鲁。他也是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吧。因此说,张鲁也被人称作五斗米教主。张鲁还是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执行者。因为他在任期间。在他的辖区内,设置了不少的供路人歇脚的房舍。并在房舍内备有柴米油盐和被褥,供路过汉中的旅者和商贾生活歇脚。当然了,这些在当时都是免费的。得,扯得太远了。回归正题。司马昭和司马师的母亲就是张春华。我个人认为,司马师要比司马昭突出一些。因为司马懿在死前,将军权托付给了司马师。我们说司马懿是什么人?鹰视狼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司马懿的才能堪胜曹操。这样的人难道不知道把军权和国家大事交给有才能的继承人吗?所以个人认为,司马师要比司马昭厉害一些。不过,司马师在历史上的名声要逊司马昭一些。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师在时,司马昭的光芒被司马师遮的严严实实。所以,在司马师死以前,大家就觉得司马昭庸碌无为。其实不然。君不见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的锋芒就显露无疑了。所以说,司马师的能力要比司马昭大一些。但司马昭在历史上却比司马师要出名的多。因为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谢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说:

司马师、司马昭,是相差三岁的亲兄弟,也都是跟着父亲司马懿学的,两人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二人的能力结构还是有比较显著差别的。

老练的哥哥

作为兄长,司马师比弟弟老练得多。

1、在司马家与曹爽明争暗斗之时,低调的司马懿只与司马师两人暗中商议,暗中布局,弟弟司马昭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

要知道,司马师、司马昭二人年纪相差不过3岁,政变时,两人一个41,一个38,都已经很成熟的中年人了。

所以,司马懿只让司马师参与谋划,与年龄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还是哥哥做事相对老练。

而司马师居然能"阴养三千死士,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要知道,曹爽一直没有放松对司马家的防范和监视!司马师这是在人眼皮子底下干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可以说,即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能把事情做到这种程度的,还真找不出几个来。

2、高平陵之变的前一夜。司马师正常就寝,呼呼大睡,而司马昭却紧张得睡不着觉。

再次强调,此时,兄弟二人已经分别是41、38岁了,两人都已经随父亲经过了长期的历练,见惯风雨了的。

所以,兄长是骨子里比司马昭老练呀!

3、权力把控。

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兄弟二人自然都是权力游戏的高手。

兄弟二人各自"搞定"了"反对派",带着司马家成功篡魏。

然而,在权力控制上,司马师还是比弟弟老练很多。

其实,司马师接班时,司马家的地位仍不甚稳固,朝内朝外反对的力量也都还很强。

但是,司马师解决的手法都是十分老练的。

无论是李丰、张缉叛乱,还是许允叛乱,司马师都是提前侦知,提前下手,化解于未然。

而在感觉曹芳的威胁后,拉拢郭太后行废立之事,也风平浪静,没有任何波澜。

最后,司马师在生命最后时刻,忍着不死,坚持到司马昭到来,交出兵权才死,更是确保了司马家的平稳交接。

相比之下,司马昭虽然也是权力游戏的高手,但远远没有哥哥老道。

其实,司马昭接位时,朝内基本上已是司马家的人,司马昭把控朝廷的难度比司马师小多了。

然而,曹髦,就带着身边几个侍卫,就能闹出大事来。

最后,司马家当街杀死天子,使陈泰等老牌政治盟友都对其十分不满,司马家付出了很沉重的政治代价。

其后,钟会、邓艾在灭蜀之战后发生了兵乱。

尽管司马昭平定了事态,但是,最优秀的将领都死于此乱,而原本"三年后,造船下吴"的计划也破产,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可以说,权力把控上,虽然二人都是高手,但能防范于未然,四平八稳解决问题的司马师,显然更为老练。

能打的弟弟

当然,司马师也有一处弱点:军事能力不足。

司马师新上位时,就急切需要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树立威信。

然而,他率先发动的东兴之战,却因"丁奉雪中奋短兵"而遭遇耻辱行失败。

随后,司马师为了转移视线,捞回面子,让陈泰准备对胡人用兵。结果,兵马未集中,雁门等地的胡人因不愿远征而作乱,使此次用兵未战而止。

两次失败,司马师都以"我之过也",主动承担责任来捞回一些信任,但连续用兵不利,确实在当时影响了他的威望。

而亲自指挥的,平定毌丘俭、文钦的作战中,司马师再次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当时,司马师兵力远在对手之上。

然而,司马师认为毌丘俭、文钦都是善战之将,试图缓战。

然而,王基认为:淮南与东吴相邻,如果不能速战,一旦其与东吴连成一片,形势就很危险了!

于是,王基、邓艾等人,反复请求速战,并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下,各自从不同方向进击,才使叛军因兵力不足且分散而迅速失败!

此外,司马师与文鸯的对决,也暴露出司马师军事指挥才能上的问题。

当时,文鸯认为应该趁司马师立足未稳,发起袭击,一战取胜!

因此,文鸯与父亲文钦,分兵袭司马师。

显然,司马师确实完全没有预料到文鸳的袭击,惊得眼珠子都迸出了(这后来被认为是司马师很快去世的直接原因)。

可以说,如果当夜,文钦的军队如约抵达,一起袭击,司马师至少要吃不小的亏!

次日天明,文鸯退却。

众将认为文钦、文鸯虽然退兵,但是实力未损,不应追击。

司马师却认为文军"气沮",正可追击。

结果···文鸳鬼神一般的表现,重挫司马师。

可以说,司马师的将略,不如王基、邓艾这样的一流名将,甚至不如以文鸳这样以勇武闻名的将领。

相比之下,司马昭的军事才能就明显高出很多了。

随曹爽攻蜀时,司马昭先是坚守击败蜀将王林,随后,又指出蜀军必袭我后,曹爽再不退军就危险。

此后,郭淮攻姜维别将苟安,不能胜。司马昭进据长城,并做出切断姜维后路的假动作,迫使姜维退兵,姜维退兵,苟安降魏。

随后,姜维进袭,做出攻狄道的架势,陈泰紧急希望抢占狄道。司马昭却指出:姜维必不攻狄道,不过是虚张声势,实际要退兵。后来的情势,正如其所料。

决定发起灭蜀战争前,内外文武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就连久在前线的邓艾也认为没有灭蜀的机会。

然而,司马昭在做出分析后,坚定发起平蜀之战,并一战功成。

可以说,在军事才能上,司马昭不在姜维、郭淮、陈泰等一众名将之下,远在其兄长之上。

施政能力:司马昭的强项

在施政问题上,二人作为又各有不同。

司马师的见解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也就是不要随便更改制度,继续执行原先的制度就好了。

所以,司马师时期,基本上是对司马懿的"萧规曹随",没有做出新的调整。

相比之下,司马昭的作为则更为积极。

司马昭认为:魏国的法律过于严苛、繁琐,因此,"不便于时者","皆奏除之",并且开始改变百姓"动辄触犯刑律,处置轻重无准"的问题。

此后,司马昭又废除屯田官,废除了民屯制度,进一步减轻了民众负担。

后来,吴国张悌曾表示:司马家干得出当街杀掉天子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却没有引起激烈的反抗,是因为司马家除掉了曹丕以来繁琐的律法,减轻了民众沉重的负担,得到了民心。

其中,主要决策,都是司马懿、司马昭做出的,司马师并没有什么创造性建树。

房玄龄在修《晋书》时,将司马师、司马昭并在一传。

房玄龄做出的评价是:世宗(司马师)以睿略创基,太祖(司马昭)以雄才成务。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客观的评价。

司马师凭借其老练的"睿略",在司马家夺取权力,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石型作用。

司马昭接班时,司马家的基业已经比较稳固。

随即,司马昭凭借其杰出的治政、军事上的雄才,将司马家带到了成功夺位,进而一统天下的门口。

诡话夜聊说:

司马师(208-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掌权后,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击灭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葬于崇阳陵。

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大败吴将诸葛恪。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

二人的区别:

一是 司马懿死后,兵权留在司马师手里,像司马懿那么聪明的人,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才能吗,肯定是择重托付。

二是 司马师得权以后,一直都是自己带兵打仗,而司马昭那时没一点作为,凡事都只听他哥哥的,直到司马师死后,他才要为兄报仇。

三是 三国演义里司马懿在家等诏书的片段,司马师和司马昭在练剑,接到消息后,二人的反映决然不同,司马昭等待父亲的意见,而司马昭则是要上京,则被司马懿责备,所以司马师更厉害些

谈古论金说:

司马师与司马昭是司马懿嫡出的两个儿子,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说法以及后来西晋王朝帝系在司马昭一支,司马昭似乎更加出名一些,但是司马师无疑也是重要的人物。

《晋书》中的一件小事就能反映出司马师与司马昭谁厉害: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这段记载中的帝是指司马师(谥号景帝),司马懿将要发动高平陵事变之前,将政变计划告诉了两个儿子,司马师正常睡觉,而司马昭(谥号文帝)一夜翻来覆去,可见司马师『每临大事有静气』,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两人谁心理素质更好,谁更坚韧,非常明显了。

同时,上面这段史料记载还显示,在高平陵事变前,司马懿的有关密谋只与司马师商量司马昭根本不知道,司马师还偷偷养了3000名死士,平时散在民间悄无声息,到需要的时候一朝就汇集起来,人们都不知道这些死士从何而来,可见司马师的保密工作、组织能力都是一流的。

知子莫若父,策划阴谋司马懿找的是司马师,最后自己掌握的权柄也是传给司马师继承,这一点充分说明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比司马昭更厉害。

司马师当权后于新城之战击败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并指挥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乱,也显示出卓越的才能。

不过,司马师去世较早,再加上没有亲生儿子,司马昭成为了父兄事业的收获者。

明月扶摇说:

肯定司马师厉害,司马昭和司马师几乎不是一个档次的人。

首先讲司马师的功绩,如果说司马懿是帮助司马家族取得曹魏大权的奠基人,那么司马师就是扫清了司马家族篡位的所有障碍的执行人,在司马师时代,司马家族消灭了中央和地方的绝大部分反叛势力并建立起了自己的拥护力量,完成了改朝换代的最终格局,某种意义上讲司马师比司马懿更厉害,历史上掌控朝政大权的人也有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的完成篡国大业,如果只有司马懿,司马家族可能在篡权的过程中翻车。而且就是在司马家族高平陵政变的过程中,司马师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政变所阴养的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在担任中护军期间培养聚集起来的,并且直到政变后,洛阳的权贵们都还不知道这些死士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说司马懿是计划的制定人,那么司马师就是计划的执行人。

而司马昭虽然也很厉害,但是远不如他爹司马懿和他哥司马昭,只能算的上说是个优秀的接班人,本来司马昭在司马师打下的基础下马上就可以加九锡封晋公谋朝篡位,但是却发生了曹髦喋血闹事街头的大事故,本来封公建国的大计划被迫停止下来,司马昭就此永远的失去了问鼎的可能性,只能让他的后代来进行。因为曹魏皇帝死在大街上带来了极大的不好影响,皇帝可以死在皇宫里面,因为外面的大臣没有亲眼目睹可以糊弄过去,老百姓不知情可以搪揌皇帝病故,但是在大街上杀了皇帝,那性质可不一样了,百官和百姓都亲眼目睹了,这样可好了,本来司马懿违背了洛水之誓就让后面新生的晋国不能提倡"信",你现在司马氏当街杀皇帝,把"德"又失去了,以至于后来西晋根本管辖不了朝中大臣,只能提倡"孝"了,就如同李密的《陈情表》开头的那句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西晋也只剩下"孝"字了,为西晋后来的灭亡埋下伏笔。本来蜀国可以在晋国成立后在灭掉的,就是因为曹髦的喋血街头让司马昭不得不寻找另一种方法来弥补过错,提升自己的威望,压制动乱的民间朝堂,那就是灭掉自称正统的蜀国。

论性格和手段,司马昭就更不如他哥司马师了,高平陵政变前夕,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淮南二叛,司马师眼睛都震出框外了,迅速想到如果此时他发出动静,这场战争一定会因为夜袭而失败,甚至司马家族的政权会此战失败后迅速走向自我崩溃,所以他蒙住被子咬着被单,强忍疼痛,身边的人都没发现他的异样,只以为司马师在那里很淡定地睡觉,才让军队指挥系统迅速恢复了正常,从而反败为胜,淮南二叛是司马家族自高平陵政变后所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机,而司马师过后就被活生生地疼死了。

司马师就是这么狠,可以说是司马家族最狠的一个人,因为他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种人放到现代也是最顶尖的一个人,我们普通人哪个地方稍微摔了一下,就疼的不得了,但是司马师爆睛一声不吭。司马昭虽然也很优秀,但是这种优秀,一个时代总会涌现许多,但是司马师这种狠人几个时代都难寻。可以说,司马师对司马代魏这道程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大过于司马懿,如果司马家族不是同时出现了司马懿和司马昭这对父子,司马家族可能会沦落到跟后世一些篡权失败的权臣下场一样。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