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志愿军司令部,在三年整个抗美援朝过程中,他的地位,他的威望,他的指挥才能,所起的作用,就是一个二号首长的角色。这一点不假。他不负众望,辅佐彭总完成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组织,领导,指挥工作。他甚至还代任过司令员。他二号首长的地位名至实归,货真价实,是众望所归,这还有啥可议论的?历史早已对此有了定论。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好事者无病呻吟的无稽之谈。最好别提这样的问题。
一正多副,各有职责。二号首长,全方位考量,我认为一、能力接近一号,二、亲和力,既能辅佐一号,又能联合下属,起到承上启下之责,三、在关健时刻,代理一号,实现平稳过渡,使战局不受任何影响,四、胸怀宽广,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以战局为重。其实,彭总组阁,必定有更细致的考量,加上主席、总理把关,可说至善至美。我等弄斧于朝堂,纯属逗趣,留点笑料于饭后,道也无妨。
志愿军的第一任司令员是彭老总,而1950年大军入朝时的第一副司令则是邓华将军。从后来的朝鲜战局来看,无论邓华当副职、还是代替彭总主持志司工作,他都堪称是志愿军当中的第二号人物。陈赓当代理司令员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两个月,在此暂且不论。为什么抗美援朝时,我军能征惯战的猛将如云,却只有邓华最适合当这个二号首长呢?
抗美援朝战争,彭总有5个副手 分别是邓华、韩先楚、洪学智、杨德志、杨勇。
大家都知道,1950年大军入朝的第一副司令则是邓华将军。从后来的朝鲜战局来看,无论邓华当副职,还是代替彭总主持总司令工作,他都堪称是志愿军当中的第二号人物。
为什么抗美援朝时,我军能征善战的将军如云,却只有邓华最适合当这个二号首长呢?我想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领导班子的搭配因素。作为彭总的副手,具体的指挥才能不是最优先考虑的,主要看政工素质和全面才能,像滕代远、杨尚昆均是如此。而邓华讲原则、讲政治,大局观意识非常强,和彭总搭配那是天作之合。其次,要结合志愿军出兵时的实际情况。朝鲜战场与东北接壤,要调动大量部队一次性入朝,肯定需要出动四野的主力部队,因为兵员充足,群众基础好。15兵团司令员是邓华,13兵团司令员是黄永胜,在这两位当中选一位,稳重老诚的邓华更适合。
四野是各战区规模、实力最强的,有骄兵悍将的突出特点,如果没有老四野压住场子,其他将领才能再出众,恐怕也未必能畅快地发挥出来,难免有调度不灵的被动局面,所以让邓华来辅佐彭总最适合不过了。
1950年10月19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边防军为主,改编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这支特殊的军队,先后总计有二百四十万人加入,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陈赓等先后担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
在名将如云的这支军队中,邓华担任的职务十分显眼,是名副其实的二当家。那他为什么能从众多的名将中脱颖而出,成为志愿军的2号首长呢?
首先,最初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是以东北边防军部队为主组建的。当时的东北边防军部队,事实上主要以13兵团为主组成。并且志愿军司令部,也是在13兵团司令部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而邓华本身就是13兵团的司令员,而洪学智、韩先楚只是该兵团的副司员,解方是该兵团参谋长。其职务和资历都不及邓华。
说白了,如果中央不空降更有影响力的将领来领导这支部队作战,那么邓华将顺理成章的成为这支部队的负责人。当然了,中央空降了更有威望和能力的彭老总来担任该部队的司令员兼政委,那邓华肯定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成为该部队的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员(也就是二号人物)了。
其次,随着战事的发展,国内更多的兵团被调往前线,加入了志愿军的行列。在这些兵团中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如陈赓、宋时轮、杨得志等等。不过他们谁也没有能取代邓华(其中还有邓华主动谦让之说),成为志愿军的二号首长。
这是因为纵观整个志愿军序列,13兵团的领导班子不但是志愿军领导班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兵力最多的一个兵团。说白了,在志愿军中,无论讲山头还是讲实力,13兵团都是最大的,那么邓华作为该兵团司令员,成为志愿军二号人物,肯定是其他人所不能撼动的。
此外,彭老总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么与他的搭档人选,肯定就要考虑其政工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了。而在志愿军的这些猛将中,绝大多数都是军事上的专业人才,政工能力相对较弱。
而邓华早在红军时期,就是政工干部,曾经在红1师和红2师都当过政委,其政治工作能力是相当强的。抗战后才转型成为军事干部,也就是说他是一位能文能武型的将领,这一点很多志愿军将领都不能和其相比。那么让他担任志愿军的二号人物,配合彭老总工作,显然也是最合适的。
彭德怀元帅的战斗水平都是众所周知的,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五大军事家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由此可见彭德怀元帅的战斗水平是非常出色的。
抗日战争的时候,因为战争时间持续比较长,彭德怀元帅又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所以身体健康埋下了一些隐患。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彭德怀元帅在前线指挥了没多长时间,就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提前回到祖国治疗休养。
为了不影响战斗进度,在彭德怀元帅回祖国期间,组织选了邓华担任司令员。邓华担任司令员之后外界议论纷纷,因为当时除了邓华之外,战场还有陈赓,韩先楚将军,宋时轮,洪学智这些出色的将领。他们不管是军事还是指挥能力和邓华都是不相上下,那为什么会单单选了邓华担任司令员呢?
志愿军刚刚成立的时候,除了彭元帅这一位司令员之外,还有三位副司令员协同作战。这三位副司令员分别是邓华,韩先楚,洪学智。但后来随着战争的进行,又有很多志愿军加入到了抗美援朝战斗中。
其中就包括韩先楚将领和宋时轮将领所带领的志愿军。截止到彭元帅回祖国治疗休养的时候,当时所在的副司令员总共就变成了五位。陈赓将军来到前线战场的时候,邓华就觉得肯定是中央派他来接替彭元帅的。
有了这个猜想之后,邓华就向中央提出了更改一下副司令员的排名。因为如果按照资历来说的话,陈赓将军和宋时轮全都排在他的前面,如果不更改的话,他心中实在是过意不去。但中央并没有采取邓华的建议。
中央之所以没有采取邓华的建议,是因为邓华当时是和彭德怀元帅一起入朝作战的。他入朝的时间比陈赓将军还有宋时轮都要早,对于朝鲜的地形肯定是非常熟悉,所以就没有更改排名。
陈赓将军到了朝鲜之后组织就让他担任了副司令员,之所以让陈赓将军担任副司令员,是因为当时朝鲜半岛的局势差不多已经稳定了。不需要那么多将领在那,陈赓将军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没过多长时间就被组织调回国内负责军事工作了。
陈赓将军被调回祖国没多长时间,宋时轮也被调回祖国了。宋时轮之所以被调回祖国,是因为宋时轮的军事也非常出色,而当时国内学校正好需要一个他这样的政委,就将他调回来了。
因为这些原因,中央最终选择了邓华接替彭元帅的位子,担任代理司令员。中央这样选择是为了大局考虑,因为邓华将军对于朝鲜地形比较熟悉,这样战斗起来才更加有把握,选择邓华将军绝对不是因为其他将领不行,而是根据情况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总结:最主要的是,当时每个将领都有他们所负责的区域,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一位将领来负责的话。会大大增添他的负担,还会使结果差强人意。
邓华将军是非常出色的一位将领,在担任代理司令员之后,邓华将领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成功带领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彻底打碎了外国列强的野心和斗志。